常見問題
建議來診前可先整理一些與就醫相關的資訊:1.整理近日主要的困擾、2.如何干擾目前生活、3.持續大約多久、4.過去身心科用藥效果等,可整理成筆記在當天帶來。到診後如同其他科看診,先是資料建檔、掛號、然後會有較詳細的個人資料表如過去就醫史、家庭成員資料、職業史等皆需詳細填寫,有助於了解您的狀況。
以台灣的醫療制度,門診需由精神科專科醫師診療,主要先釐清目前狀況是否達到疾病程度及後續治療計畫;心理諮商可由精神科醫師、心理師、或社工執行,針對壓力源以談話方式引導個案釐清問題,進而調適、因應此壓力。 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、社工師不會彼此競爭,而更像是一個團隊,當個案情況有變化或治療遇到瓶頸時,會適時相互轉介、討論治療策略,以謀求對個案對大的幫助。
以台灣的醫療制度並沒有「心理醫生」這個職業,較為接近的就是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。 一般民眾有特定的壓力,如人際、生涯、家庭、感情等特定的壓力困擾時,可能會尋求心理師或被特定機構轉介社工協談。 當此困擾已經持續影響食慾、睡眠、工作表現等,甚至有自傷/傷人的想法,建議盡早進行精神科診療。
我們因為關心、愛而想幫家人朋友減輕痛苦,但有時在關係中會容易害怕互相擔心、會被討厭、帶來麻煩,或者損害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價值等因素,身旁的人往往在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,能做的最好也最適合的就是支持、陪伴,也鼓勵家人或朋友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。
心理諮商是認識、覺察及產生改變的歷程,在約定好的時間、以及安全舒適的空間中進行。心理師會透過談話、使用媒材等方式與您一起探索生命中的迷惘與困境,陪伴您釐清思緒、梳理情緒與覺察自我,度過人生的暴風雨/風暴,進而看見生命中的不同可能,以更有彈性的方式去選擇與行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