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心健康好文章

「當媽媽變成鴨!」為何孩子還是聽得懂媽媽在叨唸什麼?2025.09.24

「當媽媽變成鴨!」為何孩子還是聽得懂媽媽在叨唸什麼?

文/張琦郁 臨床心理師


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和小巫愛麗曾經合著一本繪本叫做《媽媽變成鴨》,內容主要講述一個女孩因為覺得媽媽太嘮叨,所以與爸爸合力施展魔法把媽媽變成了一隻鴨,然而,變成鴨的媽媽從此不會說話,成天只會呱呱叫,起初少了媽媽的叨念,小女孩覺得輕鬆許多,但就在幾天之後,女孩便驚訝地發現,即使媽媽不會說話,只會呱呱叫,女孩卻仍都知道「媽媽呱呱呱」的內容是在說什麼!


小女孩以為把媽媽變成鴨子,叨唸、煩惱就會不見,這樣一個有趣的繪本情節,其實,也反映了有時父母不用說話,可能只是一個眼神、一個動作,我們就知道父母想要說什麼,因為我們能夠預測父母的行動、揣想父母的語言表達,因此,女孩的煩惱並未消失。


「心裡的爸媽」VS「現實的爸媽」

孩子經常陷入內心小劇場的原因分析


而在現實世界裡,我們有一對真實存在的父母,我們可以揣測父母的行動和語言,然而,我們還是有心裡的爸媽存在著,「現實世界的父母」與「心裡的爸媽」可能很像,但不完全一樣。舉個小例子來說,就像是當你在考試中考差了,心想「糟了!一定會被爸媽罵得很慘」,但其實這都是孩子揣測臆想的結果,不過,現實裡的父母可能不一定如此,或許真正罵人的是你「心裡的爸媽」!


就像電影《魔法奇緣》裡的樂佩公主,因長期受到巫婆母親的影響,總覺得這個世界充滿危險、外面處處都是說謊的壞人,所以,她絕對不能離開高塔,但矛盾地是,樂佩公主好想去看看這個世界,好想去看生日那天會施放的天燈,她在18歲生日前,鼓起勇氣向巫婆母親表達,覺得自己已經夠大,能夠保護自己了,所以,想離開高塔去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。


不過,即使當樂佩公主願意勇敢離開高塔,坐在草地上的她也仍然會陷入內心的天人交戰;即使巫婆母親不在身邊,「這個世界是危險」的聲音仍然不絕於耳,讓樂佩公主陷入天人交戰!


「心裡的爸媽」是孩子自我成長的課題

學習與內在自己、內在父母好好對話


「心裡的爸媽」可能會帶給我們鼓勵、支持和陪伴,不過,有時候他們也可能給我們一些標籤,又或者是連他們自己也還沒想通的事情。而心裡的爸媽常駐我們的心裡,我們彷彿都聽到了每一句他們的聲音。


「早點睡」、「吃健康一點」、「怎麼這麼不小心」、「女生不用太能幹」、「男孩子就要有擔當」、「你怎麼這麼不要臉」、「不要像我一樣一輩子看人臉色」、「這麼簡單怎麼都不會」、「你怎麼樣一點都不重要,他才重要」、「你再怎麼能幹都不會比我強」、「再怎麼樣你就是不如姊姊和哥哥」、「你不可以愛背叛我的他」「賺得到錢才是正途,其他都沒用」、「你怎麼跟我這麼不一樣」…


你聽到或感覺到了嗎?

心裡的爸媽在說什麼?


然後…

長大的你,有什麼想回應的嗎?


有一種成長,是聽見心裡爸媽的聲音~

有一種成長,是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~

有一種成長,是能與內在父母對話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