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一個複雜而細緻的過程,其中,「如何建立自我價值」、「對理想化對象的認同」和「適度的挫折與平衡」,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。這些因素的調和與組成,可以幫助孩子塑造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並且促進他們逐漸在內心長出自身的價值觀和形成理想的目標,當然,父母成功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,可以協助孩子養成「恰恰好」的自尊,在成長過程中,都能身心健康發展!
文/臨床心理師 謝宛霖
先讓孩子感受到被欣賞與肯定 進而建立自我價值
「如何建立自我價值」經常是家長們關心的重點!首先,孩子很需要感受到自己被欣賞和認可,而這種欣賞和認可不僅來自於家長和教師,還包括同儕的接納和讚賞。所以,當孩子的行為和表現受到周圍的人肯定時,他們會感受到自身的價值,並且逐漸形成自尊心。
當小嬰兒從搖搖晃晃站起,再到努力地邁出他人生中的第一步,家長都會為了孩子的成長而感覺欣喜若狂。這種由家長給予孩子,不管從語言、情緒、肢體等面向的正面回應,都會鼓舞著孩子,讓孩子感受到情感的連結,同時也感覺到被欣賞喜愛。隨著孩子成長,當我們試著欣賞他們不同樣貌的展現,只要孩子要有做好的地方,就正面回應、肯定孩子,孩子也會逐漸累積對自己的滿意,以及感受到自己的價值。
孩子像塊海綿! 不斷地學習、模仿自己認同的理想化對象
在心理成長的過程中,每個孩子都會有理想化對象,認為這個對象是世界上最棒最美好的那一個!隨成長階段的不同,對象也許是父母、老師、運動員、明星等。當孩子透過認同這些理想化對象,學習他們的行為和價值觀,並逐漸內化成為自己的價值體系和行為準則。
孩子就像一塊海綿, 觀察、模仿著身邊親近的人或認同的對象,特別在孩子認同的過程中,為了讓自己更能接近於認同的對象;例如我們很常觀察到的,小小孩常常像是他爸爸或媽媽的翻版,有著相似的說話習慣或行為舉止,甚至希望長大要和自己父母有相同的職業。這些認同,將成為孩子追求的目標與方向,而也因此,家長的以身作則與互動對孩子成長影響深遠!
允許理想的挫折發生 培養孩子內心更強大、學習面對困難
隨著年齡增長,我們必然得協助孩子展現更為合宜的行為表現,在調整的過程中,就難以照著孩子自我原始想要的方向行事,必然會產生被限制、感覺失落與挫折感,要讓孩子知道不可能總是處在一切完美、理想的狀態。
而「理想的挫折」指的是孩子恰恰好可承受的挫折範圍,這些挫折不會過於沉重,以致於讓孩子感到無法應對,也不會過於輕微而失去挑戰性。也就是說,隨著孩子特質和年齡發展的不同,這些挑戰需要同步被調整,給予他們適度的挫折,便能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侷限,學會面對困難,並從中學習和成長。
剛剛好就好 滿足孩子需求與達到適度挫折的平衡
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中心的原則是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和平衡適度的挫折。當父母過度保護和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,讓孩子輕易獲得想要的東西,會讓孩他們失去面對挑戰的機會,進而無法建立堅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;相反的,如果挫折過於沉重,孩子可能會感到無助和沮喪,失去前進的動力。
孩子心理成長過程中建立起自我的價值、形成內在理想化的對象和平衡滿足理想的挫折,都是構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。環境中提供支持和鼓勵,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價值,並適度地讓孩子面對挫折,只要滿足了這些條件,就能協助孩子養成恰恰好的自尊!
參考書目:《一個精神分析師與年輕人的心理治療對話:寇哈特的「自戀研討會」一理論與案例解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