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心健康好文章

2024.03.26

好品質的遊戲,日常的玩(二)

好品質的遊戲,日常的玩(二)

翁宇津 諮商心理師 

(原文刊於愛兒學2021/7/11)



疫情間孩子在遊戲中表露害怕焦慮,我看見孩子創作的娃娃屋中好多人,擠在受限的空間中、恐怖的動物從外面世界的威脅著、和我玩著躲貓貓與等待,但最後什麼也沒有發生。這些痛苦的遊戲片段若造成太大的張力,孩子就會中斷這個歷程,這是很重要的訊息。在遊戲中孩子創作貌似排泄物的黏土與壓克力滿出來溢到地上,像是清理嬰兒的排泄物一樣,髒兮兮的代孩子理直氣壯的說,我有多麼不舒服、需要用最原始方式清出來,排完舒暢,也似乎解除焦慮情緒。

在臨床現場也會見到不會「玩、玩的很僵硬、或是不舒服」的在玩的孩子。一個我稱做「小野獸」的孩子,半年的時間,不讓我插嘴的看他玩,我說話他就說:「你好吵」,要心理師閉嘴。看了看哪,近二十次晤談,最近他終於「想到」我一直坐在旁邊,要我跟他一起玩,但扭曲近乎虐待狂的玩法,讓我感到無比痛苦。一同督導的夥伴形容,這個原始的小野獸,要感覺到人、被馴服的困難,或許從來不曾擁有客體、經歷傾訴與表達的對象,靠自己在心靈的曠野中求生存。

不要小看「玩」,扮家家酒、軍人對戰、黏土的破壞與重建,都是有意義的,幻想給予情緒涵容的空間,玩的行為折射出某些想像與需求,孩子正在「透露」一些困難口語化,將文字符碼賦予混沌的內在世界。在孩子的遊戲中,如何解碼/轉譯讓大人知曉孩子的內在世界,需要培養「看」孩子「玩」的態度與習慣嬰兒觀察(infant observation)的訓練,讓我知道觀看的力量。兩年的時間進入一個家庭看著孩子長大,學會融入背景中,彷彿不存在,藉此觀察自身浮現的感受,以及思考客體如何連結與使用這個觀看者。

工作與遊戲,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(河合隼雄,2016),對孩子而言遊戲如同生活的工作與使命。我的遊戲箱中,有三棟海綿寶寶的房子,是熱門的玩具之一。某次我觀察到一個孩子默默收集所有的房子,並在當中裝滿假錢,這不就是最原始的守財概念嗎?發生了什麼事?我們可以如何理解他的遊戲?遊戲充滿了無限可能與創意,讀懂孩子的自由遊戲,對我來說是兒童工作中最美好的,因為那是孩子表達的方式,遊戲是種特殊的「語彙」,透過非語言的方式傳遞內在的信息。

疫情期間多了在家的機會,也好奇的看著你的孩子在玩些什麼吧,回憶小時候,躲在被子帳篷中用手電筒玩、拿樹枝騎馬打仗,感受玩心流動的感覺。您只需要細細品味,仔細感受傾聽,孩子拿出恐龍來玩時,猜猜孩子背後想傳達的心情吧!



引用資源:

河合隼雄著,河合俊雄編,(2016),青春的夢與遊戲:探索生命形塑堅定的自我,心靈工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