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心健康好文章

好品質的遊戲,日常的玩(一)2024.03.05

好品質的遊戲,日常的玩(一)

翁宇津 諮商心理師 

(原文刊於愛兒學2021/7/11)


「鳥飛,魚游,孩子遊戲。」(引用自Landreth博士)

遊戲是孩子的語言,遊戲治療師透過日常遊戲讀懂孩子的內在語言,邀請在家中爸媽一起觀察孩子,創造高品質的遊戲時光。疫情期間,大幅度的改變生活模式,少了學校、聚會活動與孩子相處互動更緊密,爸媽肩負多重職責、感覺自己的時間被壓縮。在長時間的家庭生活中,可以觀察到許多遊戲片段,在生活中落實「觀看」孩子遊戲與高品質的陪伴。是否曾經好奇孩子想像為何扮演爸爸或媽媽、公主或勇士?反覆玩看醫生的劇碼?常常在跟我們躲貓貓,到底什麼是遊戲?


母親與嬰兒的關係中,嬰兒在頭幾個月中,透過內化與認同照顧者,運用照顧者的心智消化,發展內在歷程,形成情緒空間,這個空間充滿經驗並形成內在世界(嬰兒觀察,2002)。當寶寶經驗到媽媽說出自己的慾望,「是想喝奶奶嗎?愛睏了嗎?」難以浮上檯面的語言與情緒,得以被理解,跟寶寶玩著「搔癢」遊戲、這就是遊戲的雛形。每次開啟又闔上玩具箱,像是日出/日落,透過遊戲,窺探了孩子內在日常的樣貌,是有趣的、恐怖的、焦慮的、緊急的、各式各樣的。嬰幼兒心理健康課程的老師說,治療像是母親與孩子的歷程,相互凝視、安撫、抗議、連結著,大部份時候感覺不舒服的抗議與安撫來回,而這個歷程就如同治療的時間,凝結了一周間孩子面對的不適。


心理治療是用心理學方法來達到改變的目的,而遊戲治療則是考慮兒童發展的階段,使用遊戲作為表達的媒介,遊戲是與生俱來的傾向、一種行為、一種情境、可以自己作主。在過程中充滿了歡樂、主動參與、沒有時間限制、沒有特別的學習目標、不會有輸贏的心理負擔、發展自信(梁培勇,2006)。孩子們玩出來遊戲歷程,在團體中自然呈現出遊戲片段:恐龍與士兵正在守護著寶藏,他們正在聯手對戰著。結盟者一起做出堅若磐石的寶藏窩藏處,帶領者協助一邊刺探敵情一邊精神喊話,同時有人游離叛變、對方不斷叫囂挑釁,使得這場戰局難分難捨。從上面的例子,在這裡並非指對奕遊戲(game)泛指所有桌遊、電動等,自由遊戲(free play),是在自然情境中,孩子自發性的玩出來的,最常見的就是“扮家家酒”。好比在公園的沙坑旁、下課時間的操場、無拘束的水泥地上的塗鴉。沒有目的性的玩,其實是孩子正在用象徵的方式,讓創造力在想像的空間馳騁。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,是口袋芭比(Polly Poket),我記得有游泳池、浴缸的、幼兒園的不同主題。諮商所的遊戲室中,有一棟森林家族小屋,三層樓有電梯,孩子們最喜歡研究電梯搭載著客人穿梭在不同樓層間。


想想孩子玩遊戲時渾然忘我的模樣,玩遊戲的內容無關緊要,重要的是遊戲中的小孩幾乎就要脫離現實的狀態,既興奮又充滿未知,玩遊戲本來就令人滿足 (溫尼考特,2009)。你會看見孩子的心流動著,玩出想像的世界。在象徵的世界中,遊戲的內容或許不是重點,而是歷程與「發生什麼事了?」的好奇。男孩在遊戲中用車子、士兵、動物、恐龍、黏土、漫畫,千奇百怪的方式演出內在的戰爭。陶醉與沉迷,頻頻在戰爭遊戲中不斷來回謀略,解謎般,讀懂長篇政治周旋的計謀。有時候則是在遊戲中不斷破壞規則為了要贏、拿危險的物品挑釁。他的遊戲忠實地呈現內在的動能,並直接的以行動表達,讓大人感覺他毫不掩飾的直率。



引用資源:

Miller. L., 米勒著,樊雪梅譯,(2002),嬰兒觀察五南。

Winnicott. D. D., 唐諾溫尼考特著,朱恩伶譯,(2009),遊戲與現實心靈工坊

梁培勇,(2006),遊戲治療:理論與實務心理。